與小學生的交流

周六受邀到耕莘文教院的古亭聖心堂分享,到了講堂裡頭是一群在打鬧的小孩,以為自己走錯地方,在教堂裡左找右找的,詢問其他教友後,確認就是這個場地沒錯。

來到這裡之前,知道分享對象是學生,但沒想到是「小學生」,以前大多是到大學裡去演講,和小學生介紹無家者議題這是頭一遭。演講開始前,教會老師先和我打預防針,「他們這群孩子很皮,等下可能會在底下玩在一塊、聊天、打鬧,就不用理他們,你也不要太介意,他們就是這樣很難管。」,接著老師問有沒有學生要把手機交給他保管的,當然沒有任何人交出來xD

演講開始,「嗨,大家好」孩子們在台下有的手上拿著小說、手機,有的三三兩兩聊著天,我繼續說著「有人沒看過街友嗎?」,大家沒說話,「在哪裡看到的?」,「路上、台北車站那邊」孩子說,「你怎麼知道他是街友?」,「他看起來髒髒臭臭的,還躺在路邊」孩子A說,「還有呢?」還有什麼原因讓你覺得他是街友,「他旁邊有放大包小包的東西」孩子B說。

我按下下一張投影片,螢幕上是九個人像照,「猜猜哪個人是街友?」,孩子們紛紛指著照片中的人,「答案揭曉,剛剛你們說的是街友的這個人,他是我們的前秘書長,另外這個是我的同事、這是萬華居民」,孩子們在台下笑成一團。

「咦,為什麼大家會覺得那些照片裡的人是街友,他們沒有像你們剛剛說的,看起來髒兮兮,照片裡也看不出來他睡在哪、有沒有行李呀?」孩子們沒有說話,像是在思考什麼。

「接著,和大家說兩個故事」與其和孩子們講論述,故事容易了解,也最吸引人吧,我想。

所以決定用簡單、容易理解的詞彙和孩子們分享兩位宿舍前住民的故事,認識他們的家庭背景、工作、經歷的生命轉折,看見平凡又獨特的生活,了解作為和我們一樣的人的樣貌。

講完故事,介紹完無家者議題後,老師要孩子們在海報上,對於剛剛聽到的內容用三個形容詞寫下來,孩子們分別寫了「屋漏偏逢連夜雨、由不得你、不公平、無助的、沒有希望的、艱辛的、受到限制的、孤單、無奈」…等。

接著,老師請孩子們寫禱詞,「如果可以和上帝說,你會和祂說些什麼?」,孩子念著海報上的字說,「親愛的主耶穌,謝謝帶給我們好的生活環境,請你使我們知足,並將愛帶給我們身邊,無論是生理或心理上所需要的人」、「請讓每個人開開心心、幸幸福福」、「請讓每個人得到適當的照顧」、「請耶穌陪伴他們找到生命的希望」、「請讓他們在人生黑暗中看見曙光」、「讓這個社會多一點關懷街友的心,我願意接納他們,並有耐心聽他們說的話」。

今天這場分享說不感動是騙人的,孩子們和坐在後方的教友媽媽們,都專注參與,積極舉手提問,還給了很棒的回饋呢。

老師事後跑來跟我說,「我從來沒看過這群孩子這麼乖、這麼認真,他們平常上課都很調皮,今天雖然有人一開始就拿出手機、小說的,但他們的眼睛都看著講台前面,真是太不敢相信了!」。

期望這場交流可以在每個人心中種下種子,等待有一天發芽,一起讓社會更美好。

 

15181330_10206004055740962_7537825719246170366_n

 

(記於2016.11.27)

發表留言